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拨出去,但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伍继红。
有的压根不需要人,有的已经有了合适人选,有的被同学抢先一步……伍继红说,19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走到了悬崖口。”
考研,失败;考六级,失败;公务员笔试,失败……那个毕业季,伍继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仓皇。
当年,“铁饭碗”已经被打破,101万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奔走。
伍继红只是其中普通一员。
她没有宏大的理想,只求在北京的事业单位谋个差事,“专业对口就行。”
但是,任凭伍继红怎么折腾,“铁饭碗”仍是水中花。
如今,19年过去,这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竟流落到赣北山区,沦为赤贫之家的六子之母。
伍继红一家9口
近日,伍继红的遭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震动了她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
这19年来,伍继红到底经历了什么?日前,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伍继红,其遭遇引人深思。
昨天,学校领导、曾经的班主任以及同班同学、校友亲赴江西修水,鼓励伍继红站起来,归队。
伍继红承诺,要重新开始。但她对“铁饭碗”仍有着特殊的情结,“想进事业单位,当跟班,跟着那些领导,成熟的、有魄力的人……”
5月27日,伍继红紧握着校友送的手机,等待班主任
1.“整个大四好仓皇”
伍继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家本在江西赣州,高考时,随叔父落户广东和平县。
1994年7月7日,高考在全国各地进行。
当时,考生并不多,在广东,有109171名学生参考。
伍继红是其中一人。开考前夕,她反复叮嘱自己不能毛躁,不能紧张。
她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还有自己写的内容。
“让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印象深刻。我就写,自己去外面做事,落难后,很艰难,遇到好心人,他帮助了我。当时特别感动,然后回到家乡,继续读书。”
23年前,她似乎就预测了自己的人生。
1994年,伍继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填报志愿时,她没有多想,填了中国人民大学。
最终被顺利录取,“当时,学校说,可以分配,也可以自己找。”
从广东到北京,伍继红以为跃进了龙门,“大学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就想找个好工作,想进机关单位,只要能和专业对口就行。”伍继红反复念叨,“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就做什么。”
大学四年,很快结束。但是,伍继红还有她的同学们正身处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早在1994年7月3日,在伍继红入学前,国务院就下发《关于的实施意见》,开始砸破“铁饭碗”,并划定红线——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制度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
意见第十六条 教育部官网截图
伍继红成了人才市场中的普通一员,据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伍继红要和101万人去“抢饭碗”。
“学校说,可去外地或者留在北京,按协议执行就行,”伍继红开始茫然,“毕业时,已经不分配。到了悬崖口,到了刀口。不得不面对,只能自己去找。”
谈及当时的感受,伍继红直言,“当时想,找到就行,国家不太管这个事,完全是自主的。”
直至今天,伍继红在外飘零19年,但那本《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还保存完好。
伍继红仍然保存着《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资格证》
“那是大四上学期左右考的,只是说你有了这个资格。要想当公务员还得考试。但没考上。”
毕业前,伍继红多次南下广州,结果被广州建筑设计院、广州市档案馆等五六家单位拒绝,“挨家挨家地去看过。自己去找。有的不需要,有的说已经找到了。当时住在高中同学那儿,一边在各地找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待了好几周,但没任何结果。”
最后,学校那边打来电话,毕业真的临近了:得交毕业论文。
回到学校,写完论文后,就快要毕业。去了北京的一些单位,“感觉京城人文氛围很好,广州人太多。”
“当时电话到处纷飞哦,每个档案馆挨个打,北京市郊县的都打过好多。”伍继红回忆,“当时,有的要,但没去成;有的不需要。我只能一直打电话,再也没什么办法。”
伍继红说,自己曾丧失了一次绝佳的机会,“海淀区档案馆的领导让我过去,答应我去上班,但因为迟疑了一天,机会就被同学抢走。”
伍继红在人大上学时曾获得过兰台奖学金
聊到这次经历,伍继红明显有些懊恼,“我再打电话,对方就说,已经录取了你同学。”
这也许是,她距离“铁饭碗”最近的一次。
之后,伍继红独自一人前往天津,去一家事业单位应聘,“很多同学陆续过去,但一个人也没录。”
找工作受阻后的伍继红也曾准备考研,“没考上,而且耽误了时间。”
公务员考试没过、考研没过,英语六级也落败,“感觉整个大四好仓皇。”
2.“铁饭碗”梦想破碎
毕业,终究还是来了。
同窗四年,班里36位同学各奔天涯。但是,伍继红的仓皇似乎没有了尽头。
将户口迁回广东后,伍继红的“铁饭碗”梦想破碎。
为了生计,她不再专挑事业单位。终于,在广东中山市,伍继红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新学林,做教育软件,要改革中国,帮助中国小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比如,作文和作业辅导……”当时,伍继红还没有丢掉自己的专业,“我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档案、文件。因为做软件,所以需要很多资料,一篇一篇地输入计算机。”
当时,伍继红每月收入3000多元,按照当时的物价,这样的收入并不算低。
但8个月后,因和同事有矛盾,她索性将工作辞掉,“本家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制作新年贺卡、日历。但每月工资有1000块钱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