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人工流产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从数量上看同时呈现增长趋势,最小年龄仅为13岁。
“如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人流广告,如‘流产没痛苦,睡一觉便解除意外怀孕烦恼’、‘超导可视人流安全无痛苦’等,但很多年轻人未必会想到‘无痛人流’只是减轻受术者的痛苦,由它引发的并发症诸如子宫穿孔、细菌感染等都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影响。”
在7月1日举行的上海卫生科技周闭幕式上,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生殖流行病与社会医学研究室研究员武俊青教授做了一场有关减少人流比率的主题讲座。她指出,目前,近两年人工流产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从数量上看同时呈现增长趋势,最小年龄仅为13岁。
调查:上海5%受访初中生有过性行为
2014年媒体曾公开报道称,中国每年人工流产至少1300万,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不包括1000万药物流产和在民营医院所做人流的数字,而堕胎者超半数是未婚青少年。同时,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5000万。
“青少年的性和生殖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武俊青介绍,“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监测项目”显示,有13%的受访女性和48%的受访男性青少年报告怀孕过/使他人怀孕过。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在未婚青少年中已不属少数。曾有统计,在深圳,未婚人工流产占人工流产的31.4%;在杭州,近5年在校生要求免费援助做人流手术的,以每年24%的速度在上升。
而据此前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大约5%的受访初中生有过性行为,受访高中生中有10%到15%,受访大学生到了20%到25%的比例。在这一人群中,意外怀孕率非常高。她去年曾遇到一个23岁女孩,人工流产高达23次。此外,在人流群体中,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人流率往往较户籍人口高,人流手术后短期再次寻求人流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人流广告避而不谈危害性
“人流是一种‘安全、简便’终止早孕的方法,但并非绝对安全无害。”武俊青说,比如人流后子宫穿孔的发生率约为0.8‰-6.4‰,人流后近期并发症达到6.4%,还可能造成心理障碍和不孕不育等伤害。
武俊青指责,当下人流广告铺天盖地,不少医院把无痛人流宣传得过分“轻松”,譬如“15分钟,睡一觉就好”,这些说法是在美化人流,但避而不谈危害,甚至不谈如何避孕、减少意外怀孕。“无痛人流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子宫腔内感染,还可能导致日后习惯性流产,甚至会导致终身不孕,同时会给少女留下心理阴影,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这些内容在广告里是看不到的。”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武俊青曾连续两年提交提案,建议在上海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科普教育,同时她也编写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相关书籍。她认为,从本质上减少人流比率,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如果人流广告能像香烟广告一样,明明白白告知大众危害性,那就会减少很多由于无知带来的伤害。
“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应该在每个学期安排固定的相关讲座或课程,同时,免费向各种人群,特别是中青年、学生、流动人口、社区活动中心人员、职工等发放相关知识手册,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普及人流的危害。”
事实+
多数青少年性安全知识不足
当前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与人流低龄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性行为。然而,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性行为的普遍,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性安全知识。
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上述调查还显示,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此外,女性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要低于男性青少年。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研究报告》也显示,大学生在各种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4.3%。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受访的大学生中竟有16.96%的人曾患生殖类疾病,甚至有个别被确诊为艾滋病。
在人工流产问题上,重复流产的情况尤为严重。即使以相对数“流产率”来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流产率通常是以流产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资料显示,育龄妇女流产率最低的是西欧,平均为11‰,美国波动在20‰-30‰,而中国高达62‰。数据表示,中国流产妇女中,重复流产率为55.9%,其中3次以上频繁流产比例为13.5%,45%重复流产的时间间隔为0.5-1.5年。半年内重复流产、多次人工流产和20岁以下人工流产已经占据了高危流产的前3位。(腾讯新闻综合中国青年报、今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