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斯科斯维 大公网记者 严雪摄
文/严雪
又到五一小长假,中国人开启了“旅游休闲模式”。正如国务院早在2013年公布的旅游休闲纲要,中国的旅游产业进入到了一个黄金发展期。旅游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当量。“走出去”的不只是憋足劲儿赚钱的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心态放松的中国人。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强震,以及被强震永久性地破坏的世界文化遗产及古迹,可能很多中国人会把尼泊尔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地震改变了这一切。有统计数字显示,这个每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的喜马拉雅山麓小国,将流失80%的游客,有可能在数十年内旅游业无法再为其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许多国家已经和中国、尼泊尔一样,都将旅游业看作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拥有旅游资源的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该产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进出口、增加就业率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带来的长期回报。
那么旅游如何蓬勃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哪?这就要从行业内部寻找答案。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日前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全球峰会,吸引了超过40个国家。逾7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机构代表、投资人、旅游企业代表、学者、媒体代表等参会,包括欧盟委员会前任主席巴罗佐、联合国代表等众多重量级人士。
这是继去年全球旅游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大获成功后的又一次旅游业发展大讨论。当年峰会探索了“改变世界,新的视角”的主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今年笔者注意到,主题变成了“颠覆-重塑”,快速发展的中国,无疑成了这一主题下的醒目话题。
比如WT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斯科斯维谈到:“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旅游经济体,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上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旅游业的增长率预计可达7.5%。它推动了经济增长、人民安康和社会繁荣。它创造了要求不同技能水平的工作,包括在其他就业机会缺乏的地区。根据WTTC预测,到2025年,旅游业有可能为中国经济贡献9400万个就业机会和10.3%的GDP增长。”
欧洲化险咨询公司的掌门人理查德·芬宁则强调,一个国家的影响力的扩大也会将其旅游产业推至新的高度。“中国的强大让更多的人对这个崛起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笔者注意到,这位长期观察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毫不吝惜对中国的期待,并将习近平等新领导人的治理模式,与中国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在他看来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正在改变治理方式,不论是从商业上,还是政治上,这些让中国的整个营商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很可能是全世界正在经历的最为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之一。他认为,“全球都应该把目光聚集在这个超级旅游市场上。”
出席会议的也有中国的企业代表,比如海南航空公司CEO陈峰的看法就代表了中方的基本关注点。
由于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所以这位高层发言也将此标签贴在了旅游上。按照他的说法,“根据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欧之间将面临巨大旅游商机。新的变化需要新的变革者,机遇面前需要中欧之间的团结协作。”
笔者了解到,和中国人想“走出去”,看看外部广阔天地一样,外国人也想“走进来”,看看中国的众多旅游资源。所以中国和很多国家开始探讨如何放宽签证的现实问题。
就如陈峰所言,中欧在这个问题上合作日益深入。这也是笔者在这次旅游峰会主办地欧洲的真切感受。欧盟成员国的确在旅游和签证政策上,均在同中国商讨放宽条件和限制,以方便双方旅游和投资等。例如,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曾对笔者介绍,中德正在致力于实现48小时内出签的新政策。
中欧签证政策渐变,其实也与习近平上任后的积极进取和推进改革密切相关。不只是欧洲,与中国关系更加密切的某些周边国家和地区——比如东南亚——已经实施对华签证放宽政策。可见作为旅游业的配套设施,签证政策的变化,就如同出台旅游休闲纲要一样,是这个整体化、系统性工程的一部分。
就东南亚而言,泰国对中国游客实现了落地签。而与中国日益走近的印度尼西亚则在此基础上,可能会对中国游客免签。印尼大使苏更·拉哈尔佐在上月接受大公网专访时就表示,中国游客免签证赴印尼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