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人讽刺说:“政党的首脑们拥抱时,一只手在拍对方的背,另一只手在掏对方的口袋。”
嬉笑之余,无不发人深省。看来,对于大国外交来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与我们国家的那一场干戈。
众所周知,苏联在一定时期,给予我们国家很多援助,一直以来,都是以老大哥的身份自居。
在1957年7月,赫鲁晓夫甚至还不顾军方的反对,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援助项目,帮助中国建设了最早的原子反应堆和浓缩铀工厂。虽然后来,苏联停止了“两弹”的援助,并撤走了技术专家,但中国还是大大节省了研制时间,起码比白手起家要好很多。
然而,在1969年3月,中苏边境还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
苏联在中苏边境部署了百万大军,几次三番对我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最终中国军队获得胜利。这次事件,使两国42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火药味十足。
(二)
图注:勃列日涅夫(左)与尼克松
当时苏联领导层中,对于事件的处置有2种意见:一是以军方为代表的“鹰派”,主张同中国立即开战;二是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为代表的“鸽派”,主张谨慎行事。
随后,柯西金想与中国领导人通热线解决争端,结果据说却被一个中国女接线员吼了一顿,热线也没接通。
为此,柯西金也倒向了主战派。
于是,苏联领导层取得一致意见:准备发动一场旨在毁灭中国核能力的战争。但他们又认为,发动这场战争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和支持。
1969年8月20日,苏联派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商谈此事。多勃雷宁与基辛格谈了一夜,多勃雷宁建议美苏联手进行一次“突发性行动”,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基地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当时美国正急于从越南战争中摆脱出来,于是美国提出他们默许苏联对中国采取行动。但条件是:苏联要在越南问题上同美国合作。
然而,苏联领导人只想获得美国单方面的支持,并不想在越南问题上支持美国。
于此,美国总统尼克松很不高兴,他认为,真正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的是苏联而不是中国,中国的存在反而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最后,美国决定不支持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并且还将苏联的一系列企图提前通报给了中国政府。
(三)
图注:1969年9月29日,中国试爆原子弹成功。
其实,中国政府对苏联的战争威胁早有准备。
当时正临近中国国庆20周年筹备,周总理对毛主席说:“四位老帅认为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国庆集会还要不要搞?”
毛主席深吸了一口烟说:“必须搞,否则苏联会认为我们害怕!要证明给苏联,中国不怕原子弹。”毛主席接着又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放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让他们也紧张起来,等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也就过完了。”
周总理问具体哪天安排?毛主席答:“不能早也不能晚,就28、29两天就可以。”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两颗原子弹,美国和苏联的监测中心也及时收到了信号。
外界认为,中国的这次核试验,一定是临战前的准备。
这一动作确实使苏联吃惊不小,苏联也意识到中国已做好迎战准备,中国不是好欺负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及时组织讨论,一致认为:如果对中国发动核攻击,必然会遭到中国的全面报复,瞬间就能造成上亿人的死亡,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不得不放弃了对中国的核计划。
(四)
克劳塞维茨讲:“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准备战争吧!”
通过这次事件,给了后人深刻警示:我们渴望和平,但决不能做和平的理想主义者,和平是争出来的、拼出来的,而不是忍出来的、等出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幻想所有的人都爱好和平,只有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做好打仗的准备,才能争取和平。
原标题:苏联曾想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中国领导人说:我们也可给他们扔两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