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谈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区别与拳理

日期:2012年11月27日 11:1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注:八十八式太极拳是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整理的杨式大架太极拳规范教材。杨式太极拳85式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看了胡金泉先生的《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载《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8期,以下简称《与》文),笔者佩服胡先生对传统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和 八十八式太极拳(以下简称“两拳”)的研究精神。此命题很少有人拟文谈论,也未引起太极拳界的关注。此文的发表,无疑是开启讨论研究传统太极拳套路和国编 太极拳套路(含其他流派太极拳)之先河,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但笔者认为,《与》文中的一些观点,不符合“两拳”的实际,一些提法失之笼统和片面。下面,仅就《与》文的一些观点谈谈笔者的看法。如有错误,请方家及胡先生批评指正。
  一、杨澄甫先生的大架子。早于北京传拳时已修订改编。并非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简化而成
  《与》文说:“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是杨澄甫先生南下后根据南方人的特点,在杨式传统的大架子基础上简化改编而成的太极拳套路,在其晚年定型……”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源于河南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露禅公自陈家沟学成归来后,功夫日臻上乘,后经人介绍,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子班侯、健 侯到北京王府教拳,杨式太极拳始为世人所知,后经杨氏祖孙三代不断修订改编,最后由澄甫宗师(露禅之孙)定型为现在广为传播的传统套路(即大架子)。在澄 甫宗师之前,其祖父露禅,父辈班侯、健侯及其兄少侯,早已根据体用之需,对杨式老架作了修订。班侯修订传授的有“班侯小架”、“九诀八十一式大功架”等, 健侯将老架修订为中架、“第三趟”和“老六路”,少侯传“少侯用架”等。杨澄甫早年传乃父健侯之中架,后逐步修订、定型为现在流传最广的大架子传统套路。 (以上史实引自路迪民先生的《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杨振基先生的《杨澄甫式太极拳》以及《永年太极拳志》和有关资料。)由此可知,杨家祖孙三代早年已对 杨式老架作了修订和改编,并依照古拳论讲求用意用气、内劲发放而删减了一些走架中的外劲、跳跃和跌踏等动作。澄甫宗师早年弟子及传人许禹生、田兆麟、陈微 明、董英杰、李雅轩、牛春明、崔毅士、吴志青等所传授的拳架与杨澄甫的大架子基本相同。许禹生于1921年出版了《太极拳势图解》,陈微明于杨澄甫南下前 的1925年就出版了《太极拳术》。由此可知,杨澄甫先生早在1928年南下传拳之前已经传授这套大架子了。
  二、关于“两拳”的主要“区别”
  1.《与》文认为,“八十五式要求实脚转体,八十八式是虚脚转体。这是两套太极拳最根本的区别。”这种说法不准确,也不符合实际。
  目前流行的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含八十五式,以下同),由于种种原因,在打法及个别动作上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现象。所谓虚、实转体,指弓步拳 式在转向及换步移动重心时是先后坐使前脚变虚转动身体,还是不后坐而直接以实脚(前弓脚)转动身体的两种打法。目前,有一些拳家主张虚脚转体,也有一些拳 家主张实脚转体。据笔者所知,采用虚脚转体的拳家有郑曼青、董英杰、李雅轩及杨氏兄弟振基、振探究铎、振国等;采用实脚转体的有傅钟文、赵斌、吴志青等; 崔毅士的拳架,据其孙崔仲三先生演练,有虚脚转体(如单鞭过渡动作),也有实脚转体(如左右搂膝步等)。笔者认为,虚、实转体只是先师们打拳的风格差异而 已,不能说这是“两拳”的“最根本的区别”。
  2.拳式动作个数的多少及个别名称之异同,也非“两拳”的区别。
  《与》文说,“两拳”云手和倒卷肱(传统套路为倒撵猴)个数不同,个别拳式名称也有差异,并以此作为“两拳”的主要区别。
  笔者不这样认为。各拳家所传的拳架风格特点不尽相同,以云手、倒撵猴为例,杨振基、杨振铎所传套路每式均为3个,而傅钟文、赵斌所传均为5 个。杨振基老师说:“云手可云三、五、七个,与倒撵猴式相对应。倒撵猴式是退,云手是进,退多少步,进多少步”(《杨澄甫式太极拳》云手“注意事项”)。 八十八式的云手、倒卷肱和野马分鬃每式打3个,八十五式打5个,均属可行,不应认为是“两拳”的“主要区别”。(笔者注:《与》文中称八十五式15个云 手,八十八式13个云手,恐是5个和3个之误。)
  至于个别拳式名称的异同也属正常。因前辈拳家授拳时多为口传心授,一些拳式以动作直呼,如搂膝拗步、进步栽捶、左右分脚等,一些拳式因象形得 名,如揽雀尾、左右打虎、金鸡独立、玉女穿梭等。再加上方言、谐音的影响,一个动作出现不同的名称不足为奇。就说杨澄甫亲传的几位弟子,他们的拳式名称也 有差异。如抱虎归山,李雅轩作“豹虎归山”:扇通背,李雅轩、杨振铎作“扇通臂”,崔毅士作“闪通背”,董英杰称“山通臂”;双峰贯耳,一些拳家称“双风 贯耳”等。八十八式将扇通背和倒撵猴称作“闪通背”、“倒卷肱”(源自陈式太极拳名)也不是什么“主要区别”。
  3,“两拳”的动作难度差距不大,拳架的高低不是“两拳”的区别。
  《与》文说:传统套路“个别动作难度较大”,“老年人难以做到”,并以“转身蹬脚”、“回身右蹬脚”和“转身摆莲”为例。其实这只是表面现 象。若教练得法,打好这几个动作并不难。太极拳任何动作均须上下相随,均以腰腿带之,只要做到松静沉着、周身轻灵,转体就不难。另外,年老体弱的拳友, “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左脚蹬出以前以脚尖点一点地,以保持身体平衡”(杨振基《杨澄甫式太极拳》转身蹬脚“注意事项”)。转身摆莲虽然转动幅度较 大,但只要做到虚实分明,且以虚腿转体、用腰带手脚转,就会大大减少转身难度。在《杨式太极拳》(即八十五式)中,傅钟文先生对该动作这样解说:“以右脚 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着略踩地而起,右脚向右随转体平摆……左脚向左前(东北)斜方脚尖里扣落地……屈膝坐实,右脚仍为脚掌着地,如右虚步形 状。”(《杨式太极拳教练法》解说基本相同。)这说明八十五式太极拳也并未要求“以双脚脚掌碾地转体”。双脚脚掌碾地转体有悖于拳理拳法,转动时身体必产 生摇晃,不可能松静沉稳。
  至于拳架的高低,《与》文说:“与八十八式相比,八十五式的拳架较低……”并认为这也是“两拳”的区别。杨式太极拳的功架有高、中、低之分, “两拳”也然。杨澄甫宗师说:“唯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也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振铎老师说:“架 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学者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杨式太极拳、剑、刀》)因此,“两拳”均可以高、中、 低架的方式练,并没什么区别。
  三、“两拳”的真正区别
  “两拳”在拳理拳法乃至动作要领上是否存在区别?回答是肯定的。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动作要领的要求和具体运作以及是否符合拳理拳法方面。
  1.传统太极拳套路的拳式富于技击含义,体用兼备,而八十八式太极拳的一些拳式毫无技击要素。
  众所周知,杨式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里的 一朵奇葩,一百多年来曾以无与伦比的技击功能独步一时。杨露禅父子当年于北京教拳设擂未逢对手,人称“杨无敌”。后来,杨氏祖孙逐步将老架修订改编为既有 技击功能又具健身效果的传统杨式太极拳。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体委为普及和推广杨式太极拳,又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整理、编写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 拳”和“八十八式太极拳”,这两套太极拳,特别是二十四式的推广和普及,对中国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功不可没。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传 遍海内外。然而,由于引导、宣传等方面原因,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在某些方面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注重健身强体作用,却忽视了它曾经令人神往的技击功能。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388c69.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谈谈八十五式与八十八式太极拳区别与拳理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76) 热点(2615) 新闻(13081) 国际(5161) 娱乐(4433)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397) 音乐(2082) 民生(3657) 行业(273) 财经(1613) 股票(36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5)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29)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4)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89) 社会(9792) 观点(1016) 房产(1097) 汽车(28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2)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5) 教育(1366) 高校(1636) 法制(2174) 军事(550) 游戏(257) 小说(503) 美女(18934)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