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张剑峰:走进终南山的半个修行人 《问道》寻访终南隐士

日期:2014年11月23日 05:14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崔华林

张剑峰,西安人,而立年后,因为南怀瑾开始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又因为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书开始走上寻访隐士的道路。最终,他从青春文学图书的情爱世界里出走,开始主持编辑《问道》杂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茶、武术等;并建立传统文化传习基地——终南草堂。

四年来,他一遍遍地出入终南山,寻访了六百多位隐士,将寻访的过程发表在杂志上,而他自己也俨然也变成了半个修行人,时不时去山上小住。就连约访的头两次,他电话一直关机,直到第二天午后才收到他的短信回复,他又上山了,才下山。

五年前,张剑峰还时常在博客上写文字发出疑问:《博客写给谁看》或《灵魂住在哪里》;五年后,他变得更从容,不再患得患失心有疑惑,他将这变化归结为传统文化的熏陶。电话里,他的声音很温和。偶尔我在用笔记录的间隙会有沉默,他也不急于打破,似乎知道电话那端的我正在奋笔疾书,留给我时间。

1

一本书改变人生方向

2008年之前,张剑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学图书编辑,与出版人路金波是合作伙伴。直到有一天,一个做出版的朋友出了南怀瑾的书,介绍给他。张剑峰形容“南怀瑾先生关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从那以后,张剑峰开始用新的眼光关注传统文化,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说南怀瑾帮助张剑峰叩开传统文化的大门,那么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书则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本关注中国隐士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偶然走进张剑峰的阅读视野后,他又激动又矛盾:激动的是从来不知道现代社会竟然还有这样一群人按照古代生活方式隐居在山林里;另一方面又很惭愧作为中国人竟然没发现身边终南山的精深。“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张剑峰开始对隐士产生兴趣,决定去山上走走看看。

2

走进终南山

现在再回过头看,张剑峰认为自己以前在编辑青春文学图书时,大多数时候都在随大流,直到走进传统文化世界后,才发现这世界自有其美妙和神奇之处。加上寻访终南山隐士的奇妙过程,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的张剑峰想要编辑一本读物,来传播和弘扬他所认知的文化,《问道》就这么诞生了。第一期《问道》出来后,市场反应不错,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说喜欢。于是,一期期下来,这本关于传统文化的杂志到现在已经走了四个年头了。

然而,第一次上山寻访隐士的过程远没有这般顺利。张剑峰回忆,第一次“从南五台开始走,跟一群驴友一起,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教训,后来他才知道,远远看到一群驴友结队进山,隐士们就关了门,或者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扰。“寻隐者不遇”次数多了,张剑峰后来才慢慢接触到一些隐士,与之交流。

张剑峰觉得很庆幸,在现今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而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资讯越来越多时,《问道》这样的传统读物拥有的受众能够有认知地追求自己内心的向往。

3

传统文化的本质是返璞归真

张剑峰认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内心和平安宁的向往,古今中外都没有差异。传统文化的本质是返璞归真,没有标签,没有修饰,对物欲的追求把握平衡。

他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传统文化给予了他太多惊喜,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整个人越来越放松。他解释,自己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盲从和恐惧,现在变得更自在和自信,哪怕有一些依然不太好的事情,他也有自信能够处理好。而这种以前认为很荒诞、很不切实际的隐居生活方式,自己也还是可以做到的。

还有他一直关注的隐居,在走进这个终南山的隐士世界后,他不再人云亦云,对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智慧,连同自己都有了不同以往清晰的认识,学会知行合一。看过隐士们在山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读,简单乐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相反却实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境界。

针对当下国学热,张剑峰有他的看法:人们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障碍时会本能地向人求助,就像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会求助父母,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现代人的“父母”。毕竟,它们是老祖宗的积累,集合了老人的智慧和小孩的纯洁。不管时代怎么变,人的本能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也是基于这一点,张剑峰善于在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之间找到相同点,他反复强调,很多东西本质上并无变化,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不过,浸淫在传统文化里太久,张剑峰承认,两者之间仍有差异,现代文化更片面和局部,相比较起来,传统文化更强调系统、全面的宏观认知。他随后又说,“互联网消减了现代文化的片面感”,因为“互联网将人人都变成主体”的行为更接近传统文化里“相互为主体”的思想。

4

坚守传统文化就像走山路

五年前,张剑锋还觉得生活的“这个城市像一个菜园子,我们每个人一个萝卜一个坑,各自都有自己的坑,都逃不开自己扎下来的坑”。可工作之外,随着去山里的次数多了,他渐渐找到更多放松和亲切感。

在张剑峰的带领下,家人有时也会一起上山,他笑言“没有人愿意拒绝到山林里住”的。但他也坦陈,山里居住有很多不便,物质条件极其有限,很多需求都回归到最原始的阶段。在山里居住的时候,张剑峰说自己乐于享受“粗糙美”。

粗糙以外,是无边无际的孤独。张剑峰承认,一个人在山里住太久时,孤独感时不时会袭来,但他已经慢慢学会“享受孤独”。在他看来,孤独更像是山中清冽的空气,虽然寂寥,却自有清冽的甘甜味道。这种美好的感觉不会停止,于他而言是更深刻的体验。

有人称他为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但一路走下来,张剑峰没觉得难,也没觉得坚守有多凄苦,他乐在其中。他觉得自己做的事就像寻访终南山里的隐士一样,走很多山路,偶尔孤独,但走着走着就发现一种空灵美,一步步朝前走,总有一天会接近目标。

Business card

名片

张剑峰 1977年生于渭北古豳故土旬邑。初学绘画后学文词;中学时期开始文学创作;编过报纸;策划过青春文学图书。2009年深入终南山,寻访终南隐士,相继主编《问道》丛书,创建传统文化传习基地——终南草堂,已出版散文集《寻访终南隐士》。

原标题:走进终南山的半个修行人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3671c7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张剑峰:走进终南山的半个修行人 《问道》寻访终南隐士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596) 热点(2623) 新闻(13139) 国际(5215) 娱乐(4509)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02) 音乐(2082) 民生(3700) 行业(284) 财经(1632)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1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4) 医学(357)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39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39) 观点(1018) 房产(1107) 汽车(28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27) 展会(4) 数码(208) 足球(222) 体育(1069) 教育(1375) 高校(1647) 法制(2195)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641) 美女(19201)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4)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59) 趣闻(179) 历史(364) 人物(92)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