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偶秀 相亲还是配种?
无独有偶,五月二十日,一场亿万富豪十城求偶秀在广州首演。相亲会上要进行五轮面试,全部通过者才能推荐给富豪。据称报名者竟有两千八百名之多。这和封建时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何其相似。这究竟是「相亲」还是「配种」,不言而喻。
如果,今天婚姻还仍只是为了配种需要,那就是一种文明的退化而非进步。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在追求物质的婚姻和感情的婚姻之间达成某种平衡。
爱情犹如一条长长的光谱,在光谱的两端,一端是富裕的物质和枯槁的感情;另一端则相反,是旺盛的爱情和贫乏的物质。一个能相互愉悦、不离不弃的爱情,需要落在光谱中间某个位置。
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教养经验、品位期望,如何选择平衡点也是见仁见智,但是要结成牢固的婚姻关系,需要双方的共识。
我不相信那些富豪不需要女方对自己有真正的欣赏、爱慕和归依。但就凭他们提出的条件,又如何保证爱情偶然发生的可能呢?
当然我也不认为,现今的大多数人,会只追求纯粹的爱情而罔顾其他。但如果找不到心灵的感应和归依,我们是否还要恋爱、乃至结婚呢?
二十多年前,我刚成为大学老师时,会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年专注学业,之後相对成熟时再谈恋爱;现在我则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机遇,早点谈恋爱也未尝不可。
鼓励学子修恋爱学分
当然,大学恋爱少有终成正果的,失恋会带来挫折和打击,甚至对一些人带来长期的心理伤害。但大学青年男女,毕竟少有物质和功利的追求,全是为了心灵的愉悦而在一起。
对大多数学子而言,能够从中享受感情的纯真美好,丰富人生的经验修养,能够带来思考和成长,让自己变得更为成熟和坚强,或许还能彼此鼓励、产生学习进步的动力,这不也是大学的功德吗?
我学院一旦有学生终成眷属的,我都会为他们由衷地喝彩。我曾在去年MBA的开学典礼上说,如果学生们在复旦管理学院相识、相恋、结婚,我要送他们礼物。
最近,有一对MBA学生约见我,男孩三十二岁,女孩二十八岁,他们分属学院两个不同的MBA专案,在聚会上相遇相谈,相见恨晚。
我高兴地接待了他们,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同时还送了一台面包机做为礼物。我在贺卡上写到:两个人相识相恋结婚,是人生的奇蹟。希望他们永远像每天早上一起做面包一样,各取适量的面粉、糖、鸡蛋、牛奶、水等,和面、烘烤、享受共同劳作的乐趣和成果;彼此不问各自所有,却尽各自所能,贡献於共同的命运,创造出共同的未来。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这样付出与享受,就像每天烘烤和品尝面包一样,培育呵护爱情、使之常新常鲜,如果这样,我们就应该去结婚。(作者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