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刘婧婷)记者从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于今日举行的“ 2015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打鼾”)患者约5000万,且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口的增加,该病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3月21日是第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主题为“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在90余种睡眠疾病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对躯体危害最大、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睡眠疾病。在会上发布的《中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状况研究报告》中就指出,该疾病的特征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打鼾及呼吸的暂时停止,从而造成人体频繁缺氧,诱发多种疾病。国际上已有很多研究证实,该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是心脑血管疾病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
会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常务副主任委员叶京英及我国睡眠医学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睡眠健康与睡眠相关疾病的防治等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与会专家指出,人的一生中有大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因此睡眠健康是人整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随着睡眠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睡眠生理作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睡眠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精力恢复、免疫调节、记忆整合、内分泌调控、儿童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所必需的,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生存质量,睡眠障碍疾病则可以直接损害健康,诱发多种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而单纯的睡眠剥夺就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什么是健康的睡眠?健康睡眠简单讲就是既要有“量”,又要保“质”,睡眠的“量”要合适,“质”更要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睡不着,睡不好”都是睡眠障碍。比如说“失眠”“嗜睡”就是睡眠的“量”出了问题,睡眠过程中“打呼噜”“肢体异常运动”就是睡眠的“质”有问题。不论是“量”还是“质”出了问题都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引起睡眠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打呼噜”就是一个严重的健康杀手。医学研究表明,严重的“打呼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障碍)可以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在引起机体代谢性障碍的基础上可增大高血压病发病风险2.89倍、脑血管疾病2. 13-8倍、心血管疾病1. 2-6. 9倍,糖尿病2.5倍,且与老年痴呆,心率失常等慢性疾病直接相关,患者的6年和8年死亡率明显增高。此外间断性缺氧可造成睡眠过程被反复打断,睡眠片段化,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睡眠呼吸障碍可导致巨大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国外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相关医疗费用高达34亿美元,间接生产和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59亿美元。2006年澳大利亚相关花费达到GDP的0.8%。而此类疾病的及时有效诊治可显著降低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疾病的患病风险。
如何能够获得健康睡眠,预防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呢?改善整体睡眠健康水平离不开患者、社会、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共同努力。就个体而言,应当建立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的“量”。此外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建立侧卧位睡眠习惯,对于预防和减轻睡眠呼吸障碍的症状都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以外,提高睡眠健康意识,建立对睡眠疾病的正确认识尤为重要,如果症状比较重,单纯依靠上述措施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就应该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目前,确诊睡眠呼吸障碍的正规检查是整夜睡眠呼吸监测。通过睡眠呼吸监测,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睡眠过程中的睡眠结构,呼吸状况以及血液中氧含量的情况,为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此外,失眠也是老百姓关心的另一大睡眠疾病,通过对慢性失眠患者和正常对照的研究,发现部分有生理性觉醒特征的慢性失眠病人(40%),患有高血压的风险超过正常人300-400%。
睡眠障碍的患病、发展、控制和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鼓励有患病风险的人群及家属,多了解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科学防治疾病。在中国医师协会领导下,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汇集全国专家将在睡眠疾病的科普宣传、诊疗规范化、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提高全民对睡眠疾病的认识,提高睡眠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睡眠健康,远离睡眠障碍,远离睡眠障碍导致的相关疾病,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刘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