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张晋藩教授谈反腐: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日期:2015年02月13日 08: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林 杨梦晨


   张晋藩教授

  摘要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认为:“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反腐确实值得从历史上汲取经验。总的来说,我国历代的反腐经验就是:舆论、法律、制度这三方面共同为治。

  过去一年,中纪委反腐成绩斐然,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4只“大老虎”相继被打入笼中。公众不免期待,2015年的反腐风暴,又将如何“刮”?“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能否实现?

  古人是如何“打虎”的?我国历代的反腐制度,对当今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法制史学界的泰斗级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

  监察制度,维持国家纲纪之根本

  中国青年报:我国古代专司反腐的机构是什么?

  张晋藩:我国古代反腐,主要靠监察机构。它的任务就是维持国家的纲纪,也就是维持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大经大法。纠弹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素质。

  中国青年报:这一制度在历朝历代是如何演变的?

  张晋藩:监察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初具规模,中央设立了御史台。在汉代监察活动中,以监察地方长吏与豪强势力为重点。监察机关通过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了国家机器的效能,有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因而职权不断扩大。

  到唐朝时,监察制度化,形成了“一台三院”的体制。“一台”为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有权弹劾百官、参决大狱、监督府库支出等。御史台下设有“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既分立,又互相配合。台院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殿院负责肃整朝廷礼仪;察院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察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御史台则转变为都察院。由于明朝不设宰相,六部提高地位,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督,还专门设置了六科给事中,来监察六部。

  中国青年报:监察机关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张晋藩:在国家体系中,监察机关处于权力制衡机制的位置,以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监察机关又是以弹劾“官邪”作为重要的执掌,以确保官僚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作用,因此,历代皇帝都很重视。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说过,“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这说明,中央最高的军政长官也要接受御史台的监督。

  再比如,中央监察官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地位。朝会百官时,丞相、御史中丞和监督京城七郡的司隶校尉,各有自己的座位,号称“三独座”。

  历代监察官品级虽不高,但作为皇帝的耳目之司,权力却十分显赫。权力是从哪来的呢?是来源于皇权,附着于皇权,以至于“御史出巡,地动山摇”。无所不纠,让地方官都很害怕。不过,也正因为这权力是皇帝给的,所以,监察官能否发挥效用,和皇帝是否开明有很大关系。

  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中国青年报:我国古代反腐机构是如何“打虎拍蝇”的?

  张晋藩:百姓可以举报,监察官也可以就地考察。比如,明朝的御史定期不定期地巡按地方。“巡按御史”是皇帝的代表,天子巡狩,权力极大。到地方后,可以调案卷,亲自审案,“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小的案子自己就解决了,大的案子需要一方面倾听老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面亲自访查,最后上报朝廷。上报朝廷后,巡按御史所做的结论,要受丞相监督。如果挟嫌诬告,也要受到制裁。

  中国青年报:我国历史上,哪个时期的反腐力度最大?

  张晋藩: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最为典型。唐太宗讲过,“人有所犯,一一于法”。当年秦王府老部下犯罪,照样判罪。皇叔贪污,也一样下狱。这样,王公皇族“皆至清谨”,不敢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明初,对贪官的惩罚非常严苛。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百姓出身,在民间时,就恨透了官吏欺压百姓。他深知,官吏贪渎、危害百姓,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因此,在建立明朝后,他采取重典治吏,用酷刑处死贪官,并把这些案例汇编成大诰,警戒百官。

  朱元璋还允许地方百姓扭住贪官,到京师告状,由他亲自审理,并免除赴京告官百姓的钱粮。

  明初用重法治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没有完全杜绝官吏贪腐。30年的经验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方面要用严刑严法,另一方面还要以德教化。刑罚只能使人害怕犯罪,教化才能使人远离犯罪。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法治和德治要结合起来。

  中国青年报:古代打掉的最为人们熟知的“大老虎”都有谁?

  张晋藩:一是明代的严嵩、严世蕃父子。严嵩官至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的儿子严世蕃也是高官。那时候,因为弹劾严嵩父子而下狱的御史有很多。最后,还是有一位叫邹应龙的御史,先弹劾严世藩,后连带严嵩,严氏父子一起垮台。

  另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是和珅。其实,乾隆一朝惩治贪腐的力度也很大,光“省级官员”就杀了20多人。但乾隆却扶植了最大的贪官。乾隆肯定觉察到了和珅的贪腐,但由于他宠幸,所以放纵了和珅。因此说,在古代,皇帝的意志决定了反贪的力度。

  中国青年报:那么,古代军队的反腐情况又如何?

  张晋藩:在古代,军队腐败的现象也是有的。比如,军官把屯田卖了,克扣军饷。但是,监察机构管不了军队中的贪腐。军队反腐除了靠皇帝,就是靠名将自治。比如岳家军、戚家军,都是既有战斗力又有纪律的军队。诸葛亮则讲究依法治军。

  “文死谏,武死战”,传统儒家教育让监察官敢于进谏

  中国青年报:在古代,什么样的人能当上反腐官员?

  张晋藩:监察官一般是由皇帝亲自面试选拔的。第一,要品格清正廉洁,敢于触犯权威,不怕死;第二,重视文化素养,要科举出身;第三,要有“基层工作经验”,需做过县令。另外,还要求回避,三品以上大臣的子弟不能做御史。

  中国青年报:古代反腐会遇到阻力吗?如何克服这些阻力?

  张晋藩:古代反腐的阻力也很大。贪官掌握权势时,对御史极尽迫害之能事。有的御史弹劾官吏,下狱了,受尽苦刑。因为贪官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通过卖官鬻爵,形成一个集团,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御史弹劾了这个,马上就有别人反过来弹劾你。

  中国青年报:弹劾贪官的阻力那么大,监察官为什么仍敢于进谏?

  张晋藩:监察官品位虽低,但如有政绩,提拔很快。另外,儒家思想的熏陶对这些清官也有很大影响。“文死谏,武死战”,是作为官员的美德加以褒奖的。文官死于上谏,武将死在战场,官员由此得到忠名,家族世代以此为荣。

  比如说,明正德皇帝想下江南,谏官劝他不要去,但他非去不可。于是,他就把这些谏官全部拉到午门外廷杖,光打死的就有几十个。但都这样了,这些谏官还是要谏阻,以表忠心。

  古代反腐可借鉴之处:舆论、法律、制度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我国古代反腐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晋藩:我认为是惩贪奖廉并举。惩贪,使贪官畏惧,奖廉,在官员中树立典范。康熙曾说,于成龙天下清官第一。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为了树立一个榜样。类似的还有诸葛亮、包公、海瑞等,都是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大清官。像戚继光做到大学士,晚年回乡,却没钱看病,还是地方官筹钱帮他请的医生。死的时候,只有十几本书和几件衣服。

  所以说,反腐败首先是揪贪官,然后还要树立正面典范,让人们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如果惩贪后官员害怕,都不作为了,也是不应该的。这时候,奖廉就起作用了。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我国古代的反腐制度对当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张晋藩:“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反腐确实值得从历史上汲取经验。总的来说,就是舆论、法律、制度这三方面共同为治。

  一是自上而下制造廉政舆论,起到惩贪奖廉的引导作用。

  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中,便提出“将廉为本”,以廉作为考察官府政绩的要点。皇帝、思想家们都重视宣传反腐的舆论。例如唐太宗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雍正帝说:“国之安危,全系官僚之贪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贿赂之败国家,如鸩之必死,未有能生之者也。”

  反腐的舆论,不仅深得民心,而且也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廉政文化,起到了惩贪奖廉的引导作用。

  二是古代惩贪有法可依。

  惩贪立法是我国古代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惩治贪污有法可依,而且内容不断细化,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点。

  我国古代最早的律法由舜时代的皋陶所造。在最古老的三大罪中,贪污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以后历代法典中,贪污也都是重罪,且不断细化。如在唐朝,枉法赃十五匹,就判处绞刑。明清律还规定了事后受财、“家人求索”、“计赃科罪”等细目。清朝的《钦定台规》,是一部十分详备的监察法,这是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的。

  三是建立了遏制贪污犯罪的常态化制度:那就是考课与监察。

  考课和监察是我国古代职官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

  考课,是对官吏才能、政绩的一种考核。我国古代在战国时期,就开始考课官吏,并逐渐制度化。根据考核的结果,分优劣等次,有功则赏,有罪则罚。即所谓的“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考课中,每位官吏都力争考好,考好的会升官,考不好的甚至可能获罪,这对官吏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考课制度的实行,也给官场带来了一些生气,有助于官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至于监察,虽以察官为主要目标,但涉及的面较为宽泛,凡属国家纲纪、政策得失、机关运行、司法状况、官吏贤良与否,均在监察之列,是扼制官吏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

  考课与监察,在古代是常行之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些对今人很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GuanDian/2015-02/5728.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评论: 张晋藩教授谈反腐: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