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75岁老太朱秀玲坚守千年古刹惠照寺有望复建

日期:2014年12月18日 19: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佚名

朱秀玲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庭院里敲钟,一边敲钟,一边念佛。(图片来源:扬州网)

朱秀玲的最大心愿就是复建惠照寺(图片来源:扬州网) 

惠照寺介绍(图片来源:扬州网)

车水马龙的市区文昌路上,有一座唐代石塔,此处原有一座石塔寺。石塔寺原名惠照寺,后搬至甘泉山,几经兴废,如今已少人问津。一位75岁的老太太,独自在此守寺16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复建惠照寺。现在,她的愿望有可能会实现,甘泉镇即将申请复建惠照寺。

古刹惠照寺今何在?

甘泉山上晨钟暮鼓

顺着甘泉山往上走,随便问当地的村民,惠照寺在哪?他们都会热心指引,就在半山坡上。

两道大门虚掩着,一推就开,庭院不大,一眼就能将全部景象尽收眼底。残枝落叶随处可见,还长着一些青菜、安豆苗。几棵树的枝条上有信众绑着的红色布条,寄予着各自美好的祝愿。

庭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迎面一只大香炉,左右两处亭子,左鼓右钟。巨大的铜钟上面镌刻着“惠照寺”,敲钟的钟锤锤头已经磨损。左边的大鼓,历经风吹日晒,鼓面有些开裂。

拾级而上,过道上方悬着一口铜钟,上面同样刻着“惠照寺”。有风吹过,发出轻轻的声响。左右两间禅房,每间都有三四尊佛像,因为时常擦拭,显得光洁如新。佛像面前棉布坐垫,木质功德箱,一应俱全。香火就搁置在一边,如有人来,随时可以上香敬佛。

顺着石阶四处走看,就能尽览甘泉山风景。清代大儒焦循所作“湖光远接天,桑田秀其内”的景色,如今还能目睹。

75岁老太坚守孤寺

16年来不离不弃

只要走进惠照寺,就会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腰身佝偻的老太太,迎面走来,双手合十,口里不停念着“阿弥陀佛”。

老人说她名叫朱秀玲,不怎么识字,从小就信奉佛教,独自一人在这里守寺已经16年了。这里比较偏远,来烧香拜佛的人不多,有时候一两个月也没人来,她就敲钟念佛,拜佛度日。

朱秀玲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庭院里敲钟,一边敲钟,一边念佛。敲钟次数都是规定好的,不能多一下,也不能少一下。就算有香客请她多敲一次,那也是不行的。敲完钟,她就回到禅房,坐在佛像面前念经。

朱秀玲介绍,她是一位居士,曾拜在南京灵谷寺高僧真慈法师门下。她常对人说的一句话就是“大愿能进不能退”,既然是信奉佛教,那就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半途而废。10多年前,她听别人说,这里就是扬州惠照寺的遗址,就一人搬了进来,自建禅房,请来佛像。2003年,有人被她的行为感动,捐赠了一口大钟,一面大鼓。

朱秀玲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惠照寺复建。为了复建惠照寺,她去过南京、扬州多个部门,四处呼吁,也曾到处化缘。

年久失修条件艰苦

一心向佛不畏贫寒

朱秀玲说,她是甘泉本地人,从小就跟着家人信奉佛教。31岁时丈夫去世,她孤身一人将两儿一女拉扯成人,等到他们都成家立业了,她就来到这里,专心复建惠照寺。“我前半生为丈夫,为孩子,后半生就为佛祖,为寺庙。”

因为年久失修,惠照寺的外墙已现缝隙,屋内更是仰面可见天光。一到雨雪天气,屋里就漏个不停。朱秀玲说,儿子曾经带着砖瓦匠到这里修缮过一次,但是漏雨的地方太多,也补不齐全,只能用大大小小的塑料桶、铁皮盆放在地上接水。为了这处惠照寺,朱秀玲已经投入了两三万元钱,这是她的所有积蓄。朱秀玲说,“当初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我现在还有破房子住,条件已经很好了。”

朱秀玲并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有时香客过来,会给些十元八元的香火钱,她就用来添置一些佛教用品。她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子女的支持,定期给她送来米面,她长期吃素,庭院里的蔬菜就是她种的。“我连荤油的味道都不能闻,现在年纪大了,吃素菜为主,天天煮点青菜,蒸个馒头就行。”朱秀玲说,“我的子女经常要我跟他们回去住,他们都很孝顺,我有时也跟他们回去住个一两天,但在这里我才能心安,才能心静。我从小就信佛,所以做这些事情很正常,一点也不觉得苦。”

古刹惠照寺有望重建

甘泉镇即将上报申请

这位信佛的老太太,坚守孤寺16年,并为复建惠照寺四处奔走化缘,她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复建这座扬州名寺。她的愿望,极有可能会实现。

甘泉镇政府宣传科负责人介绍,早在2006年,扬州市宗教局就下发了《关于邗江区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登记换证和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方案的批复》,其中,在邗江区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名单中,就有“邗江区甘泉镇林场惠照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复建工程未能实施,这份批文也已过期。昨天上午,邗江区专门召开规划会议,即将申请新的批文。如果得到宗教部门的批复,复建惠照寺就将提上日程。甘泉镇也打算围绕惠照寺,打造一处汉文化生态旅游聚集区。

惠照寺前世今生

石塔寺和惠照寺的千年离合

据介绍,在扬州寺庙史上,惠照寺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寺庙。唐代时期,佛教盛行,唐王朝特地派人从印度迎取佛骨,分藏各地。扬州便选中了石塔寺,时称就是惠照寺,地点在西门外古木兰院。

惠照寺始建于南朝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初名为“高公寺”。到唐代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改为“东大安国寺”。唐代为藏古佛舍利而在寺内建石塔,南宋嘉熙年间移建于今天的石塔宾馆一带,寺乃以塔闻名。宝佑年间重修,清乾隆年间再修时,曾将唐代《藏舍利石塔记》碑砌于塔下。到20世纪70年代开筑石塔路(现文昌路)时,寺庙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古塔原地保留在路中。

惠照寺更名为石塔寺以后,唐开元三年有人移惠照寺旧额于甘泉山建寺,名惠照寺,又称甘泉山寺。宋咸淳四年重修。寺西有古井甘泉,其水甘香,大旱不竭。寺内有灵雨台,天气干旱时,百姓即于此祈雨。甘泉山的惠照寺自唐移建后,经历过几度兴废,到了清末民初只存灵雨台遗址了。

到了2001年,李万才、韦明铧等扬州学者,曾在甘泉山找到一块石碑,上刻“惠照”二字,石碑左边竖刻着一排小字: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谷旦重建。据当地百姓回忆,民国重建的惠照寺是一个外围砖墙、小瓦屋面、木结构的大四合院。大门朝东,前殿三间小七架梁,后殿三间大七架梁,两边是厢房各三间小五架梁。惠照寺石碑嵌于前三间大门的门头上。惠照寺大殿内有三尊同样大小的大菩萨,大殿中有一个铸铁含铜的直径一米多、高近2米的大钟,钟上密密麻麻地铸着慈善捐款人的姓名。惠照寺的大钟钟声洪亮,可传数里远。菩萨面前有一个铸铁大香炉。厢房为和尚居室。惠照寺内和尚不多,只有十几个人,常住的有三到五个人, 最少时仅剩一到两个人。如有人请和尚做佛事时,山上和尚人手不够,就喊山下的客事和尚参加。后来,惠照寺再次被毁于1948年春天。如今,朱秀玲所住的惠照寺,正在当时惠照寺的遗址附近。

[原标题] 75岁老太坚守孤寺16年千年古刹惠照寺有望复建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top/FoDao/2014-12/4176.html,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zhushanji |
标签:
评论: 75岁老太朱秀玲坚守千年古刹惠照寺有望复建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首页 焦点(2550) 热点(2000) 新闻(2818) 国际(1593) 娱乐(2422) 视频(131) 综艺(1808) 影视(3155) 音乐(2066) 民生(971) 行业(58) 财经(315) 股票(139) 时装(9) 商机(19) 女性(393) 男士(75) 美容(42) 时尚(27) 珠宝(40) 饰品(25) 皮具(3) 品牌(12) 保健(54) 健康(237) 养生(99) 医学(76) 母婴(110) 亲子(56) 旅游(120) 购物(10) 美食(55) 创业(79) 社会(4271) 观点(563) 房产(96) 汽车(7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47) 科技(218) 展会(4) 数码(96) 足球(185) 体育(257) 教育(510) 高校(629) 法制(947) 军事(284) 游戏(174) 美女(5518) 欧美(26) 运营(18) 网络(221) 读书(284) 励志(169) 灵异(52) 奇闻(155) 趣闻(147) 历史(127) 人物(83) 星相(383) 艺术(44) 两性(74) 情感(148) 文学(288) 武林(217) 道教(57) 佛教(141) 广州(97) 地区(13)